一、血脂異常的成因探討
血脂異常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其成因可分為遺傳因素與生活習慣兩大類。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約有30%的成年人患有血脂異常,其中家族遺傳佔了相當比例。若父母或近親有高膽固醇問題,子女出現血脂異常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3-5倍。然而,即使有遺傳傾向,後天生活習慣仍是影響血脂水平的關鍵因素。
除了遺傳因素外,某些疾病和藥物也可能導致血脂異常。例如:
- 甲狀腺功能低下
- 糖尿病
- 腎病症候群
- 某些避孕藥和類固醇藥物
定期進行三高檢查和血脂檢查對於早期發現血脂異常非常重要。香港醫管局建議40歲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驗血脂,而有家族史或肥胖等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檢查頻率。
二、飲食調整:降低血脂的關鍵
飲食是影響血脂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要改善血脂異常,首先應減少攝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這些「壞脂肪」主要存在於:
食物類別 | 應減少攝取的食物 | 建議替代品 |
---|---|---|
肉類 | 肥肉、加工肉品 | 瘦肉、去皮雞肉 |
乳製品 | 全脂奶、奶油 | 低脂奶、植物奶 |
油脂 | 豬油、牛油 | 橄欖油、芥花籽油 |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同樣重要。膳食纖維能與膽固醇結合後排出體外,建議每天攝取25-30克。優質纖維來源包括:
- 蔬菜:每天至少3份
- 水果:每天2-3份
- 全穀類:糙米、全麥麵包等
三、運動的重要性:提升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
規律運動能有效改善血脂狀況。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單車等,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香港衛生署建議: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 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
- 每週2-3次阻力訓練
對於初學者,可從每天15-20分鐘快走開始,逐漸增加時間和強度。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後的血脂改善效果可持續48小時,因此分散運動時間比集中在週末更有效。
四、生活習慣調整:告別不良習慣
吸菸會降低好膽固醇並損害血管內皮,戒菸後HDL可在1-3個月內提升10%。飲酒也應適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酒精,女性不超過1份(1份=10克純酒精)。
維持理想體重同樣重要。BMI超過23的香港成年人中,約有65%伴有血脂異常問題。減重5-10%就能顯著改善血脂狀況。此外,壓力會刺激皮質醇分泌,間接影響血脂代謝,建議透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紓壓。
五、血脂異常的常見迷思破解
許多人認為瘦子不會有高血脂,這是錯誤觀念。約有15-20%的瘦子也有血脂異常問題,因此定期驗血脂對所有人都很重要。另一個迷思是「吃蛋會升高膽固醇」,事實上,健康人每天吃1-2顆蛋對血脂影響不大,反而應注意整體飲食模式。
最後提醒,改善血脂需要綜合調整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若經過3-6個月生活調整仍未達標,應考慮藥物治療。定期進行三高檢查和血脂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