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框架:黃金耀博士談資優生的創造力培養

一、創造力對資優生的重要性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創造力已成為資優生必備的核心能力。根據香港教育局2022年公布的《資優教育發展報告》,超過78%的本地教育工作者認為,創造力培養應列為資優教育的首要目標。黃金耀博士資優學苑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傳統的資優教育往往過度側重學術成就,卻忽略了創造力這項關鍵素養的培育。

資優生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像力,但若缺乏適當引導,這些特質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退。香港資優學苑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接受系統性創造力培養的資優生,在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方面表現突出,其學術成就與社會適應力也明顯優於同儕。黃金耀博士強調:「創造力不是少數人的天賦,而是每個資優生都能透過適當方法開發的潛能。」

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香港作為國際都市,更需要具備創新思維的人才。資優學苑的課程設計特別注重將創造力與現實問題結合,讓學生在解決本地社會議題的過程中,鍛煉創新能力。這種培養模式不僅幫助資優生發揮潛能,更為香港未來發展儲備了寶貴的人才資源。

二、黃金耀博士對創造力的理解

創造力的定義與要素

黃金耀博士將創造力定義為「在特定情境下產生新穎且適切的想法或產物的能力」。他提出創造力包含三個核心要素:流暢性(產生大量想法的能力)、變通性(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獨創性(產生獨特見解的能力)。在資優學苑的教學實踐中,這三個要素被具體化為可評估的指標,用以追蹤學生的創造力發展。

根據黃金耀博士的研究,創造力還需要第四個關鍵要素——精進力,即對想法進行完善和深化的能力。他觀察到許多資優生雖然能產生創新想法,但往往缺乏持續優化的耐心。因此,資優學苑特別設計了「創意深化工作坊」,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將初步構想發展為成熟方案。

創造力與智力的關係

黃金耀博士透過對香港資優生的長期觀察,發現創造力與智力存在複雜的互動關係。高智力為創造力提供了基礎,但並非創造力的保證。資優學苑的數據顯示,約有35%的高智商學生在創造力測驗中表現平平,這說明單純的智力訓練不足以培養創造力。

「智力像是引擎,而創造力則是導航系統。」黃金耀博士用這個比喻說明兩者的關係。資優生需要同時發展認知能力和創新思維,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找到獨特的解決方案。資優學苑的課程因此特別注重平衡發展學生的邏輯思考與創新能力,避免過度偏重任何一方。

創造力的發展階段

黃金耀博士將創造力發展劃分為四個關鍵階段:啟蒙期(7-10歲)、探索期(11-14歲)、深化期(15-18歲)和成熟期(18歲以上)。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培養策略。例如,在啟蒙期應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而深化期則需要提供專業的創作工具和指導。

資優學苑根據這個發展框架,設計了相應的課程體系:

  • 初級課程(小學):透過遊戲和探索活動激發創造興趣
  • 中級課程(初中):引導學生進行專題式創造實踐
  • 高級課程(高中):提供專業創作平台和導師指導

三、培養資優生創造力的策略

營造自由、寬容的學習環境

黃金耀博士強調,心理安全感是創造力發展的基石。資優學苑特別注重營造接納失敗、鼓勵嘗試的學習氛圍。教室布置採用靈活的模組化設計,學生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學習空間。教師接受專業培訓,學習如何給予建設性回饋,避免過早否定學生的創新嘗試。

學苑還建立了「創意孵化區」,這個空間允許學生自由進行各種實驗和創作,無需擔心失敗的後果。統計顯示,在使用創意孵化區的學生中,有82%表示他們更願意嘗試高風險的創意項目。這種環境讓資優生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框架,探索更多可能性。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

質疑權威和挑戰既定觀點是創造力的重要表現。資優學苑推行「問題導向學習」(PBL),每個學生都需要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設計解決方案。黃金耀博士特別設計了「提問訓練模組」,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學苑的年度「創意挑戰賽」要求學生針對香港的實際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過去三年的獲獎項目包括:智能垃圾分類系統、長者友善的數字平台、校園節能方案等。這些項目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更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激發靈感

創造力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作為養分。資優學苑建立了跨學科資源中心,收藏了從傳統書籍到最新科技設備的各種學習資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創意觸發資料庫」,這個數字平台收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新案例,幫助學生拓展視野。

學苑還與本地博物館、科技公司和藝術團體合作,提供實地學習機會。下表顯示學苑提供的部分資源類型:

資源類型 具體內容 使用頻率
數字資源 在線課程、虛擬實驗室、創意軟件 每日
實體資源 科學實驗設備、藝術創作材料、工程工具 每周3-5次
專家資源 業界導師、學者顧問、創意工作者 每月2-3次
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與收斂性思考

黃金耀博士開發了「雙軌思考訓練法」,同時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考(產生大量想法)和收斂性思考(篩選和優化想法)。在發散階段,學生學習使用思維導圖、隨機詞彙聯想等技巧;在收斂階段,則學習評估標準設立和方案優化方法。

資優學苑的課程中特別設置了「創意工作坊」,由受過專業培訓的導師帶領學生進行思考訓練。這些工作坊通常以真實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思考技巧。參與學生表示,經過系統訓練後,他們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

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促進知識融合

創新往往發生在不同領域的交界處。資優學苑打破傳統學科界限,設計了多個跨領域學習模組,如「生物啟發工程學」、「數據可視化藝術」等。這些課程由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共同授課,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

學苑還推行「創意夥伴計劃」,將不同專長的學生配對合作。例如,讓擅長编程的學生與擅長設計的學生組隊完成項目。這種合作不僅產生了更有創意的成果,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統計顯示,參與該計劃的學生在創造力測驗中的得分平均提高了27%。

四、資優學苑在創造力培養方面的具體措施

設計思維課程

資優學苑引進國際知名的設計思維方法論,並根據香港本地情境進行調整。課程分為五個階段:同理心理解、問題定義、創意發想、原型製作和測試迭代。每個階段都配有具體的工具和案例,幫助學生掌握創新方法。

課程的最大特色是與本地社區和企業合作,讓學生解決真實問題。例如,學生曾為深水�區的長者設計易用的智能手機界面,為小型餐廳設計節能方案等。這些項目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同理心和社會意識。

藝術創作活動

藝術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途徑。資優學苑提供多元化的藝術課程,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數字媒體創作等。不同於傳統藝術教育,學苑特別強調藝術與科技的結合,鼓勵學生使用新媒介進行創作。

學苑每年舉辦「創意藝術節」,展示學生的藝術創作成果。這個活動已成為香港資優教育界的盛事,吸引眾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參與。更重要的是,藝術創作幫助資優生表達情感、釋放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科學實驗探究

科學探究是培養創造力的另一個重要平台。資優學苑配備了先進的實驗設備,並與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科研指導。學苑推行「自主研究計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研究課題,並提供經費和導師支持。

這些科學探究活動產生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例如,有學生開發了基於人工智能的水質檢測系統,有學生研究了新型環保材料,還有學生在天文學領域做出了新發現。這些成就顯示,當資優生獲得適當支持時,他們的創造力能夠產生實際價值。

五、創造力培養的長期發展與支持體系

黃金耀博士強調,創造力培養不是短期工程,而是需要持續投入的長期過程。資優學苑建立了從小学到高中的连贯培養體系,確保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獲得適當的創造力訓練。學苑還與本地大學合作,為畢業生提供進階創作機會。

家庭在創造力培養中扮演關鍵角色。資優學苑為家長提供工作坊和指導材料,幫助他們理解如何在家中支持孩子的創造力發展。研究顯示,家長參與度高的學生,其創造力測驗成績平均比對照組高出34%。

社會支持同樣不可或缺。香港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應共同創造有利於創意人才發展的環境。這包括提供創作空間、設立創新獎學金、舉辦創意競賽等。當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時,資優生的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為香港的未來注入創新動力。

黃金耀博士總結道:「資優教育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培養多少考試高手,而在於培育能夠為社會帶來創新的未來領袖。當每個資優生都能發揮創造潛能時,我們就為香港建造了最寶貴的資產。」資優學苑將繼續完善創造力培養體系,為香港培育更多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