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耳鳴?
耳鳴是一種常見的聽覺症狀,指的是在沒有外部聲音刺激的情況下,耳朵或頭部出現聲音感知。這種聲音可能是嗡嗡聲、嘶嘶聲、鈴聲或其他類型的噪音。耳鳴並非疾病本身,而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表現。根據統計,香港約有10%-15%的成年人曾經歷過,其中約1%-3%的人因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耳鳴症狀可分為兩大類:主觀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主觀性耳鳴是最常見的類型,只有患者自己能聽到聲音,通常與聽覺系統異常有關。客觀性耳鳴則較為罕見,醫生也能透過聽診器聽到患者耳內的聲音,這通常與血管異常或肌肉痙攣有關。
耳鳴症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僅在安靜環境下才注意到耳鳴,有些人則全天候被耳鳴困擾。長期耳鳴可能導致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問題。若您正為而困擾,了解耳鳴的本質是尋求適當治療的第一步。
耳鳴的原因:潛在的健康警訊
耳鳴往往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可能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最常見的原因是聽力損失,特別是與年齡相關的聽力退化或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傷。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的數據顯示,約30%長期暴露於8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的工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聽力問題,其中耳鳴是常見的早期症狀。
- 梅尼爾氏症:這種內耳疾病會導致眩暈、耳鳴和聽力波動,約佔耳鳴病例的5%-10%。
- 耳硬化症:中耳骨骼異常生長,影響聲音傳導,可能導致進行性聽力損失和耳鳴。
- 全身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問題等都可能影響內耳血液供應,引發耳鳴症狀。
- 藥物副作用:某些抗生素、利尿劑、抗癌藥物等具有耳毒性,可能損害聽覺系統。
- 心理因素:壓力、焦慮和抑鬱可能加重耳鳴感知,形成惡性循環。
了解耳鳴的潛在原因對於確定耳鳴怎麼辦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約有5%的耳鳴病例可能與嚴重疾病如聽神經瘤有關,因此不應忽視持續或加劇的耳鳴症狀。
為什麼需要做聽力檢查?
當出現耳鳴症狀時,進行全面的耳鳴聽力檢查是診斷和治療的關鍵步驟。聽力檢查不僅能評估當前的聽力狀況,還能幫助醫生確定耳鳴的可能原因,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香港聽力學會建議,以下情況應考慮進行耳鳴聽力檢查:
- 耳鳴持續超過一週
- 耳鳴伴隨聽力下降
- 單側耳鳴
- 耳鳴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
- 耳鳴伴隨眩暈或平衡問題
聽力檢查可以客觀評估耳鳴對聽覺系統的影響程度,並排除嚴重疾病。例如,單側耳鳴可能是聽神經瘤的早期表現,及早發現可提高治療成功率。此外,準確的聽力評估結果有助於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如助聽器、耳鳴再訓練療法或藥物治療。
常見的耳鳴聽力檢查項目
針對耳鳴的聽力檢查通常包括多種專業測試,每種測試從不同角度評估聽覺系統的功能狀態。以下是香港主流聽力中心常用的檢查項目:
| 檢查項目 | 目的 | 適用情況 |
|---|---|---|
| 純音聽力檢查 | 測量各頻率的最小聽閾值 | 評估基礎聽力狀況 |
| 語音聽力檢查 | 測試語音辨識能力 | 評估日常溝通能力 |
| 鼓室圖檢查 | 測量中耳壓力與功能 | 診斷中耳問題 |
| 聽性腦幹反應(ABR) | 記錄聽神經電活動 | 評估聽神經功能 |
| 耳聲傳射(OAE) | 檢測耳蝸外毛細胞功能 | 早期發現耳蝸損傷 |
這些檢查通常無痛且非侵入性,整個過程約需1-2小時。根據檢查結果,醫生可以判斷耳鳴是源自耳蝸、聽神經還是中樞聽覺系統,從而更準確地回答患者耳鳴怎麼辦的問題。例如,若OAE異常而ABR正常,可能提示耳蝸損傷;若兩者皆異常,則可能涉及聽神經或更高級中樞的問題。
聽力檢查的流程與準備
進行耳鳴聽力檢查前,適當的準備可以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以下是香港聽力中心常見的檢查流程與注意事項:
檢查前的準備
- 避免暴露於大噪音環境至少16小時
- 保持耳道清潔,但不要自行掏耳
- 列出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
- 準備詳細的耳鳴病史描述
檢查過程
檢查通常在隔音室進行,患者需配戴耳機並對聽到的聲音做出反應。技術人員會記錄各項數據,部分檢查如ABR可能需要貼上電極片。過程中保持放鬆很重要,因為緊張可能影響測試結果。
檢查結果解讀
聽力學家會根據各項測試數據繪製聽力圖,並解釋耳鳴與聽力損失的關係。例如,高頻聽力損失常伴隨高頻耳鳴,這類患者可能需要針對性的頻率治療。醫生也會根據結果建議後續治療方案,解決患者耳鳴怎麼辦的困惑。
耳鳴的治療與改善方法
根據耳鳴聽力檢查結果,醫生會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常見的耳鳴治療方法包括:
- 藥物治療:針對特定病因,如改善微循環藥物、抗焦慮藥物等。香港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約40%耳鳴患者可通過藥物緩解症狀。
- 助聽器:對於伴隨聽力損失的耳鳴,助聽器可放大環境聲音,減輕耳鳴感知。
- 耳鳴再訓練療法(TRT):結合聲音療法和諮詢,幫助大腦重新分類耳鳴信號。
- 心理諮詢:認知行為療法可有效降低耳鳴相關的焦慮。
- 自我保健:避免噪音、規律運動、減少咖啡因和酒精攝入等生活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無特效藥能完全消除耳鳴,但多數患者可通過綜合治療獲得顯著改善。香港耳鳴支援小組的調查顯示,約70%參與綜合治療的患者在6個月後報告耳鳴症狀減輕或影響降低。
對於耳鳴怎麼辦的疑問,最重要的是及早進行專業的耳鳴聽力檢查,找出潛在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即使找不到明確病因,現代醫學也有多種方法可以幫助患者適應和管理耳鳴,重獲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