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麼是骨質密度超聲波?
骨質密度超聲波是一種利用超聲波技術來評估骨骼健康狀況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這種技術通過測量超聲波在骨骼中的傳播速度(SOS)和衰減程度(BUA),來間接反映骨質密度和骨骼結構的完整性。與傳統的X光檢測不同,超聲波檢測完全無輻射,因此特別適合需要反覆檢測的高風險族群。
超聲波原理簡介:超聲波是一種高頻聲波,當它穿過骨骼時,會受到骨骼密度和結構的影響。骨質密度越高,超聲波的傳播速度越快,衰減程度越小。通過測量這些參數,儀器可以計算出骨骼的硬度指數(Stiffness Index),從而評估骨質密度。
如何用於測量骨質密度:通常,骨質密度超聲波檢測會選擇跟骨(腳後跟)作為測量部位,因為此處的皮層較薄,易於超聲波穿透。檢測過程僅需幾分鐘,受檢者只需將腳放置在儀器上,無需任何特殊準備。
與其他骨質密度檢測方法(如DXA)的比較:DXA(雙能X光吸收測量法)被視為骨質密度檢測的黃金標準,但其成本較高且需暴露於低劑量輻射。相比之下,骨質密度超聲波更適合大規模篩檢,尤其是在社區或基層醫療機構中推廣使用。
二、骨質密度超聲波的優點
骨質密度超聲波因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骨骼健康篩檢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其主要優點:
- 非侵入性,無輻射:超聲波檢測完全不涉及輻射,對孕婦、兒童等敏感族群尤為安全。
- 快速、方便,可在診所或社區進行:檢測過程僅需5-10分鐘,且儀器便攜,適合在社區健康活動中推廣。
- 成本相對較低:與DXA相比,超聲波檢測的設備和操作成本更低,更適合資源有限的地區。
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近年來社區骨質疏鬆篩檢計劃中,超聲波檢測的使用率已超過60%,顯示其廣泛接受度。 測骨質密度
三、誰應該接受骨質密度超聲波檢查?
骨質疏鬆症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因為它通常在骨折發生後才被發現。以下族群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超聲波檢查:
- 高風險族群: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加速骨質流失)、65歲以上老年人、有骨質疏鬆症家族史者。
- 生活習慣不良者:長期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運動或飲食中鈣質攝取不足者。
- 有特定疾病或服用某些藥物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者。
香港骨質疏鬆基金會建議,更年期女性每2-3年應接受一次骨質密度掃描,以早期發現問題。
四、如何解讀骨質密度超聲波結果?
骨質密度超聲波的結果通常以T值和Z值表示:
| 指標 | 定義 | 臨床意義 |
|---|---|---|
| T值 | 與健康年輕成年人骨質密度的比較 | ≥-1:正常;-1至-2.5:骨質減少;≤-2.5:骨質疏鬆 |
| Z值 | 與同年齡、同性別群體的比較 | 用於評估是否低於同齡人水平 |
需注意的是,超聲波檢測的結果可能與DXA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於臨界值或異常結果,建議進一步進行DXA確認。
五、骨質密度超聲波的局限性
儘管骨質密度超聲波有諸多優點,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 可能不如DXA準確:超聲波檢測的精度受儀器型號和操作者技術影響較大,尤其在評估脊柱和髖部骨質時。
- 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如骨骼形狀、周圍軟組織厚度,甚至檢測時的溫度都可能影響結果。
因此,超聲波檢測更適合作為初步篩檢工具,而非確診的唯一依據。
六、結論:骨質密度超聲波是早期篩檢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工具
骨質密度超聲波以其安全、便捷、經濟的特性,成為守護骨骼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它特別適合在社區層面推廣,幫助高風險族群早期發現骨質流失問題。結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充足鈣質攝取、負重運動)和定期檢測,我們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及其帶來的骨折風險。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推廣社區超聲波篩檢以來,65歲以上族群的髖部骨折發生率已下降約15%,證明早期檢測的實質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