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盆腔超聲波是什麼?
盆腔超聲波是一種利用高頻聲波來觀察盆腔內器官結構的影像檢查技術。其原理是通過探頭發射超聲波,當聲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組織時會產生反射,這些反射波被接收後轉換為圖像,從而幫助醫生評估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的健康狀況。
1. 定義及原理
超聲波掃描屬於非侵入性檢查,具有無輻射、安全性高的特點。根據香港醫管局的數據,每年約有超過10萬人次接受盆腔超聲波檢查,主要用於婦科疾病的篩查與診斷。其成像原理依賴於組織的聲阻抗差異,例如液體(如膀胱尿液)呈現為黑色無回聲區,而緻密組織(如子宮肌瘤)則顯示為白色高回聲結構。
2. 檢查方式分類:經腹部 vs. 經陰道
- 經腹部超聲波:需保持膀胱充盈,探頭置於下腹部掃描,適合初診、未婚女性或妊娠早期檢查
- 經陰道超聲波:探頭直接放入陰道內,圖像解析度更高,常用於卵巢囊腫評估及不孕症檢查
二、 為什麼需要做盆腔超聲波?
在香港公立醫院婦科門診中,約35%的就診者會被建議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這項技術能有效發現早期病變,例如小至3mm的子宮內膜息肉。
1. 常見適應症
| 疾病類型 | 檢出率 | 典型超聲波特徵 |
|---|---|---|
| 子宮肌瘤 | 92% | 邊界清晰的低回聲團塊 |
| 卵巢囊腫 | 88% | 無回聲囊性結構伴後壁增強效應 |
| 子宮內膜異位 | 76% | 「巧克力囊腫」特有的均勻細密回聲 |
2. 檢查目的
除診斷外,超聲波檢查也常用於追蹤治療效果。例如在藥物治療子宮肌瘤期間,通過定期測量肌瘤體積變化來評估療效。香港婦產科學院建議,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應每6-12個月接受追蹤檢查。
三、 盆腔超聲波檢查前準備
1. 檢查時間選擇
理想檢查時間為月經結束後3-7天,此時子宮內膜最薄,利於觀察微小病變。香港廣華醫院研究顯示,在月經週期第5天進行的超聲波檢查,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準確率可提高23%。
2. 飲食注意事項
- 經腹部檢查:需提前1小時飲用1000ml水保持膀胱充盈
- 經陰道檢查:需排空膀胱,檢查前2小時避免進食易產氣食物
四、 盆腔超聲波檢查流程詳解
1. 經腹部超聲波
檢查時需平躺並暴露下腹部,醫生會塗抹溫熱凝膠後移動探頭。全程約需15-20分鐘,過程中可能需配合深呼吸以獲得清晰圖像。香港超聲波醫學會指出,適當的探頭加壓可減少腸氣干擾,提高診斷準確率達18%。
2. 經陰道超聲波
採用消毒後的專用探頭,外覆避孕套並塗抹潤滑劑。檢查時需屈膝仰臥,探頭插入深度約5-7cm。此方式可更清晰顯示雙側卵巢血流信號,對多囊卵巢綜合症的診斷尤為重要。
五、 盆腔超聲波報告解讀
1. 常見報告術語
- 「無回聲區」:通常表示液性囊腫
- 「邊界不清」:需警惕惡性病變可能
- 「血流RI值」:阻力指數低於0.4提示腫瘤新生血管可能
2. 與醫生討論要點
建議攜帶既往檢查報告對比,重點關注病灶大小變化(如卵巢囊腫增長速度超過2cm/年需警惕)。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超聲波結合CA125檢測可使卵巢癌早期診斷率提升至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