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核磁共振增強掃描?
核磁共振增強掃描(MRI with Contrast)是一種透過注射增強劑來提升影像對比度的診斷技術。增強劑的主要作用是改變體內組織的磁場特性,使特定區域在影像中更清晰可見。這種技術廣泛應用於腫瘤、血管疾病及炎症的診斷中,尤其在區分病變性質時具有重要價值。
增強劑的作用原理基於其含有的順磁性物質(如釓),這些物質能夠影響周圍水質子的弛豫時間,從而增強信號強度。常見的增強劑種類包括:
- 釓基增強劑:最常用,適用於大多數組織與器官的掃描。
- 超順磁性氧化鐵:主要用於肝臟病變的檢測。
- 血池增強劑:專注於血管系統的評估。
與普通核磁共振掃描相比,增強掃描能提供更豐富的診斷資訊。例如,在Venus MRI技術中,增強劑的使用可以幫助識別微小腫瘤或早期病變,這是普通掃描難以達到的效果。此外,增強掃描還能更清晰地顯示血管結構,對於評估血流動力學異常至關重要。
增強掃描的應用時機
核磁共振增強掃描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特別是在以下幾種情況下:
偵測微小腫瘤
增強掃描對於早期腫瘤的偵測具有顯著優勢。以香港的數據為例,約30%的肝癌患者在普通掃描中未能發現病變,而透過增強掃描,這一比例可降至10%以下。這是因為增強劑能凸顯腫瘤的異常血流特徵,使其在影像中更易辨識。
區分良性與惡性病變
增強掃描的另一重要應用是區分病變的性質。惡性腫瘤通常表現為快速增強與快速消退的「快進快出」模式,而良性病變則多呈現緩慢增強。這種差異對於制定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評估血管狀況
在血管疾病的診斷中,增強掃描能清晰顯示血管狹窄、栓塞或動脈瘤等問題。例如,Venus MRI技術通過動態增強掃描,可以實時觀察血流變化,為血管介入治療提供精準導航。
觀察炎症反應
增強掃描還能用於評估炎症反應。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腦膜炎等疾病中,增強劑的積聚可以幫助定位炎症區域,並監測治療效果。
增強劑的安全性與副作用
雖然核磁共振增強掃描安全性較高,但仍需注意潛在風險:
過敏反應的風險與預防
約1%-2%的患者可能對增強劑產生過敏反應,輕則皮膚紅疹,重則呼吸困難。為降低風險,掃描前需詳細詢問過敏史,並準備急救藥物。
腎臟功能不全患者的注意事項
釓基增強劑可能引發腎源性系統性纖維化(NSF),因此腎功能不全患者(GFR <30 mL/min)需謹慎使用。香港的指南建議,這類患者應優先選擇非釓基增強劑或改用其他影像學檢查。
罕見的副作用與處理
極少數情況下,患者可能出現頭痛、噁心或金屬味覺等副作用。這些症狀通常短暫且輕微,但若持續不適,應立即就醫。
增強掃描的流程與注意事項
核磁共振增強掃描的流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掃描前的評估與檢查
患者需完成腎功能檢測與過敏評估。此外,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者需提前告知醫師,以避免潛在風險。
增強劑的注射方式
增強劑通常通過靜脈注射,劑量根據體重調整。注射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
掃描過程中的監測
掃描時間約為30-60分鐘,期間患者需保持靜止。Venus MRI等先進技術可能要求多次掃描以捕捉動態增強效果。
掃描後的觀察
完成掃描後,患者需留觀30分鐘以確認無過敏反應。醫師會根據影像結果進一步分析並制定治療計劃。
核磁共振增強掃描的未來發展
隨著技術進步,核磁共振增強掃描正朝著更安全、更精準的方向發展:
更安全、更有效的增強劑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新型釓基增強劑,其結構更穩定,腎毒性更低。此外,靶向性增強劑(如針對腫瘤特異性標記的增強劑)也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更精準的診斷技術
人工智能(AI)的引入將進一步提升影像分析的準確性。例如,AI可以自動識別微小病變或預測腫瘤的惡性程度,輔助醫師做出更可靠的診斷。
個性化的增強掃描方案
未來,增強掃描可能根據患者的基因型、代謝特徵等因素定制方案。這種個性化 approach 將最大化診斷價值,同時最小化副作用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