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麼是低劑量CT電腦掃描?
低劑量CT電腦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是一種利用X光技術進行身體內部結構成像的醫學檢查方法。與傳統CT掃描相比,LDCT的最大特點是大幅降低了輻射劑量,同時仍能提供足夠清晰的影像供醫生診斷。這種技術的出現,使得CT檢查在篩檢和定期追蹤中的應用更加安全。
1.1 與傳統CT掃描的差異
傳統CT掃描通常使用較高的輻射劑量以獲取高解析度的影像,適用於確診或詳細評估病情。而低劑量CT則專注於篩檢和早期發現疾病,其輻射劑量僅為傳統CT的1/5至1/10。例如,一次傳統胸部CT的輻射劑量約為7毫西弗(mSv),而低劑量CT則可降至1.5 mSv以下。這種差異使得LDCT更適合用於健康人群的定期篩檢。
1.2 輻射劑量比較
輻射劑量的比較可以透過以下表格清楚呈現:
| 檢查類型 | 輻射劑量(mSv) |
|---|---|
| 傳統胸部CT | 7 |
| 低劑量胸部CT | 1.5 |
| 胸部X光 | 0.1 |
儘管低劑量CT的輻射量高於X光,但其影像細節遠勝於X光,且在合理範圍內。
1.3 原理與技術
低劑量CT的技術核心在於優化掃描參數和影像重建算法。通過降低X光管的電流(mA)和電壓(kV),並結合先進的影像處理軟體,可以在減少輻射的同時保持影像品質。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的引入進一步提升了LDCT的影像解析度,使其在臨床應用中更加可靠。
二、低劑量CT的優勢
低劑量CT電腦掃描因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健康篩檢的重要工具。以下詳細說明其三大優勢:
2.1 降低輻射暴露風險
輻射暴露是CT檢查的主要風險之一,長期或高劑量可能增加致癌機率。低劑量CT通過技術優化,將輻射劑量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尤其適合需要多次檢查的高風險族群。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每年接受低劑量CT篩檢的吸菸者中,輻射相關風險極低,僅為自然背景輻射的1/10。
2.2 適用於高風險族群與定期篩檢
對於肺癌高風險族群(如長期吸菸者或有家族史者),低劑量CT可作為定期篩檢的首選工具。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LST)顯示,每年接受LDCT篩檢的重度吸菸者,肺癌死亡率降低20%。香港近年也跟進此趨勢,推動高風險族群的定期篩檢計劃。
2.3 影像品質不打折
許多人擔心低劑量CT的影像品質會受影響,但實際上,現代技術已能確保影像足夠清晰以供診斷。例如,在肺癌篩檢中,LDCT可檢測到小至2-3毫米的結節,與傳統CT的靈敏度相當。這使得早期病變的發現率大幅提升。
三、低劑量CT的應用
低劑量CT電腦掃描在多種疾病的早期篩檢中發揮重要作用,以下介紹其主要應用領域:
3.1 肺癌篩檢:早期發現,提高治癒率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早期發現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低劑量CT能有效檢測肺部微小結節,使肺癌在可治癒階段被發現。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透過LDCT篩檢發現的早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遠高於晚期患者的15%。
3.2 心血管疾病篩檢:評估鈣化程度
冠狀動脈鈣化(CAC)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低劑量CT可量化鈣化程度,幫助評估心臟病風險。香港大學研究指出,CAC分數高的患者,未來十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3-5倍。LDCT為無創檢查,適合中年以上族群定期評估。
3.3 其他疾病篩檢:腸癌、肝癌等(研究中)
除了肺癌和心血管疾病,低劑量CT在腸癌、肝癌等篩檢中的應用也在研究中。例如,虛擬結腸鏡(利用CT重建結腸影像)可替代部分傳統腸鏡檢查。然而,這些應用仍需更多臨床數據支持,目前尚未成為主流篩檢方法。
四、哪些人適合接受低劑量CT掃描?
低劑量CT並非適合所有人,以下族群可考慮接受檢查:
4.1 高風險族群:吸菸者、有肺癌家族史者
根據香港胸肺基金會建議,以下條件符合一項即屬高風險:
- 年齡55-80歲
- 吸菸史≥30包年(如每天1包,吸30年)
- 有肺癌家族史
- 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如石棉、氡氣)
4.2 需定期追蹤者
已發現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的患者,需定期追蹤以監測變化。低劑量CT是理想的追蹤工具,既能減少輻射累積,又能提供足夠資訊。
4.3 欲早期發現疾病者
健康意識較高的人士,尤其是有慢性病或癌症憂慮者,可與醫生討論後考慮接受檢查。但需注意,過度檢查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焦慮或後續處置。
五、低劑量CT掃描的注意事項
接受低劑量CT前,應了解以下注意事項:
5.1 諮詢醫生,評估風險與效益
並非所有人都需要接受LDCT。醫生會根據年齡、病史、生活習慣等評估個人風險,並說明檢查的潛在好處與限制。例如,年輕非吸菸者接受篩檢的效益極低,可能不需檢查。
5.2 選擇專業醫療機構
香港有多家機構提供低劑量CT服務,應選擇設備先進、經驗豐富的單位。檢查品質與操作人員技術密切相關,良好的機構能確保影像品質並正確解讀結果。
5.3 了解檢查流程與報告解讀
LDCT檢查通常僅需10-15分鐘,無需注射顯影劑。報告可能使用專業術語(如「毛玻璃狀結節」),應由醫生詳細解釋。若發現異常,通常會建議進一步檢查或定期追蹤。
六、低劑量CT的局限性
儘管低劑量CT電腦掃描有諸多優勢,仍存在以下限制:
6.1 可能出現偽陽性或偽陰性結果
偽陽性(誤判為異常)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焦慮或侵入性檢查;偽陰性(漏診)則可能延誤治療。研究顯示,LDCT篩檢的偽陽性率約15-20%,需結合臨床判斷。
6.2 並非所有疾病都適用
LDCT主要用於肺部與心血管篩檢,其他器官(如腦部、腹部)的詳細評估仍需傳統CT或MRI。此外,某些微小病變可能無法被偵測。
6.3 需結合其他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LDCT結果應與病史、症狀、血液檢查等共同評估。例如,肺部結節可能需PET-CT或活檢確認性質。單一檢查無法提供完整診斷。

